SMM网讯:华尔街日报日前撰文发出中国经济的五大警讯,成为唱空中国的声音中最受关注的论调。有关这五大警讯的观点,最早来自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经过华尔街日报的解读后被广泛传播。然而,这些警讯是否真正反映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外资投行经济学家们对此又有着怎样的解读?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几位知名外资投行经济学家,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并未达到导致经济崩溃的程度,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外媒唱空中国舆论的报道反而暴露出其不了解中国国情,在论据不足或失实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夸大的一面。
外媒五大警讯论据错误
美银美林中国区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在这篇唱空中国的舆论报道中,充分反映出外媒不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他直接驳斥了华尔街日报提出的五大警讯依据。陆挺指出,在其提及的五大警讯中,都存在提出错误的论据从而导向不正确结论的情况。
譬如第一条9游网页版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该文中提及有地方政府卖车的例子,并以此推导出中国已进入财政紧缩时期。对此,陆挺指出,地方政府的卖车行为根本不是由于财政紧张,而是由于中国在进行车改试点。又如,在9游网页版经济放缓或导致社会不稳定的论据中,华尔街报道中提到广州的群体事件。对此,陆挺指出,该事件实际上是由于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打工者之间产生了冲突,而不是文中所指的农民工由于失业后发起暴动。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也认为,对中国的经济问题,海外媒体往往有夸大倾向,他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不能漠视但也不能盲目悲观,“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下行周期,但这些问题并没有严重到要拖垮中国经济,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花旗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以及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都认为,前述华尔街文章有夸大嫌疑。沈明高认为,外媒不了解中国经济问题实际上存在多种解决方案,从而危言耸听。屈宏斌则认为,此文是对中国经济所存在问题的过度反应。
不过,这几位外资投行经济学家也坦承,中国经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对外媒提及的中国经济五大警讯一一剖析。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陶冬认为,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目前,中国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增长失去了拉动效果。中国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民间投资意愿低下。这个背后有许多结构性原因,如成本飙升、产能过剩等。制造业曾经是民间资本擅长的领域,但是如今正面临经营成本不可逆转的上升,而有利可图的许多服务业领域却不对民间资本开放。
“结构性问题不解决,空踩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油门,并不能使经济从沙坑中爬出来。要结束经济下行周期,步入上行轨道,中国必须加大力度开放高端服务业,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此外,还需要减税以及寻求制度上的突破。”陶冬说。
沈明高则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需要过度强调,而是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包括:制造业整合、机械化和自动化;服务业开放,从而创造就业、投资以及消费;推动真正的城镇化,提高消费的效率等。此外,中国的制造业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改善制造业环境,将能极大发挥中国长产业链的优势。
屈宏斌指出,在外部经济环境尚未复苏的背景下,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内需以及加大投资,外需疲弱继续拖累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也仍在下行通道,稳投资、稳增长的关键就在于基建投资的加快;长期看来,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吸收全球市场的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需要而且有空间提高这一比重。”屈宏斌还强调,国家应通过研发成本税收抵扣等政策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