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曾经如火如荼的钢贸行业,现如今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被推到了生死悬崖边上。男老板跑路、女老板自杀、融资骗局、银监会示警等负面消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钢贸行业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同时也陷入全行业的系统性危机。
为了解钢贸行业的真实情况、为了探索钢铁物流企业的生存之道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产经新闻》报社承办,上海市福建商会、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协办的钢铁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于7月10日在京召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等知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上海物流服务业协会会长周华瑞在研讨会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2010年开始,国家调控转向紧缩的政策,加上今年欧债危机,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下滑,大量工程,钢铁制造业、汽车工业以及房地产业均出现了近10年来少有的低迷状态。而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打破了市场平衡。在目前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两高两低的情况下,钢铁贸易行业其利润空间微乎其微。
数据显示,螺纹钢、线材和型材的每吨价格从2010年2月的5300-5500元持续下滑到6月底的4000元上下。钢企陷入了全面亏损的局面。钢贸行业的毛利率也由两年前的每吨300~500元,下降到了每吨30~50元。
钢贸商们挤破头,抬高条件,好不容易从各大钢厂抢到合同时,他们还来不及高兴就发现自己被推向了不归路。选择放弃或是不完成销售合同,那么钢厂的保证金就要如数收回。与此同时,下游施工企业拖欠货款,应收账款周期被无限拉长。钢贸商的资金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011年不断上涨的融资成本成为钢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2011年的11月和12月,上海银监会两度发文,警示当时钢铁物流企业的授信风险。2012年4月26日,国家银监会也发文要求银行谨防钢贸企业将贷款投向高风险的行业。
据钢铁服务业协会统计,从2012年年初至今,银行信贷规模已收缩了23%以上。“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银行借口信贷机构调整,提高了企业贷款授信门槛。钢铁贸易企业资金流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如果银行完全收紧极有可能使所有钢贸企业资金链断裂。”周华瑞说。
周华瑞称,届时行业系统风险必然发生,银行业坏账将大幅增加。上万人的从业人员面临失业,正常金融局势将遭受到破坏,商业银行也进入了两难的境地。
“钢贸企业陷入如今怪圈,不能全怪别人,钢贸行业本身也存在问题。例如,盲目扩张、无序竞争、缺乏整体规划、缺乏人才,而且没有创新等问题。”成思危在会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