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民营不锈钢企业寻求平等待遇
发布时间:2012-02-14【我要打印

       从2001年到现在,中国不锈钢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十年,在此期间,民营资本也加速进入这一新兴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1259万吨,其中民营钢厂产量近500万吨,占总产量的38.3%上下。如今,民营钢厂已成为中国不锈钢产业不可缺少的一员,涌现了诸如吴航、西南、瑞田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形成了宁波、戴南、揭阳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产业集群。不过,业内活跃的民间资本,很多时候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而错失发展良机,被业界所诟病。
  
  不锈钢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初期资金量要求大等特点,而这恰恰成为了民营不锈钢企业发展的瓶颈。相比较国有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途径单一,导致民营钢厂很难做大做强。而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为国有资本,有国家财政做保证,可以从银行获得利率极低的信贷;同时,国有企业有规模优势与关系优势,更容易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而民营钢厂则只有久立特材等寥寥无几的企业成功上市。因此,民营不锈钢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通过与大钢厂的合作互利,实现向集团化、股份化发展,典型的比如青山控股集团。
  
  除了融资成本高,原料采购方面民营钢厂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国内镍资源的短缺,不锈钢企业对外依存度较大,目前,太钢、宝钢等大钢厂正积极与国外矿产商合作,并寻求入股机会,降低原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而民营钢厂则不得不面对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避而选择镍铁作为原料,也意味着放弃了绝大部分300系板材市场。
  
  第三,大部分民营不锈钢企业可谓并没有享受政策上的国民待遇。一方面,国内不锈钢深加工企业使用进口的不锈钢材料不征税、免征税或不征不退,但是,使用国内企业的不锈钢材料是要征17%退9%的税,中间有8%的税差损失,从这项规定来讲,国内不锈钢企业和国外同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是不平等的,中国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升级,变相针对中小民营不锈钢企业,在缓冲期被压缩的情况下民营钢厂更难发展壮大。同时,国家财政对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亏损补贴等方面所提供的资金支持,更多地落在了太钢、宝钢等大钢厂上,民营钢厂很难获得公平竞争机会。
  
  不锈钢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发展物质之一,有必要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不过在温室下培养起来的钢厂,面对国际市场时未必有多强的竞争力,相反,给民间资本充分的发挥空间,相信不锈钢行业将会更有活力,并会涌现初更多像久立特材之类的优秀民营企业。 "十二五"期间,是国内不锈钢行业发展的关键期,在经历08年金融危机之后,民营不锈钢企业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政策的诉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国家有必要在融资、资源配置、财政补贴等政策上给民营不锈钢企业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