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公布的cpi数据为4.1,基本符合预期,但是显然减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快了,主要今年的农历春节赶在了1月份,比起往年提起了不少,这让农历新年和元旦已十分临近,而两节的叠加给物价带来的刺激效应也会愈加明显。随着元旦和春节带来的节日效应提前释放,以蔬菜和猪肉为首的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12月再次上涨,所以cpi下行有所企稳很正常。不过cpi持续震荡下行之下,国内经济融资困境却依然存在。
就我国整体的资金流向而言,银行信贷主要流向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国企,以及中小企业投资者,但是相对而言,限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以及资源方面的原因,其获得贷款的能力往往远远低于地方性融资平台和国企,因为银行也要考虑到其偿还的能力和本身的坏账等方面的原因,银行并不是风投,所以很显然,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在信贷上对于中小企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而地方性融资平台的信贷流向往往是公益或者半公益性的产业,其偿还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撑,而地方财政的依仗多数依赖于土地出让,所以房价推高的背后有地方财政的身影一点不奇怪。同时国有大型房地产企业显然也是信贷的主要借贷人,当初天量信贷也有许多流入房地产的,而房地产的资金运营往往是以本就是由拆借资金来维持的在建产业来抵押继续拆借,一来二去,其杠杆效应相当明显,这样的拆借链,在资产持续膨胀的情况下不成问题,但是一点出问题,那就意味着泡沫的破灭。
同时二手市场上,房地产的投资者更加复杂,有普通的投资者,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也有国企和一些隐性资金的身影,这样复杂的参与者导致了房价被越炒越高,这个时候,所有利益群体的视线似乎一致的投向房地产。
而同时由房地产带动的各项需求使得中小企业的订单方面也相当可观,但是其资金拆借上由于被挤出,所以转向民间影子银行以及高利贷的也有一部分,当然当初因为信贷没有收紧,所以这部分不明显,但是由于通胀以及房地产民生损害越来越严重,所以宏观调控的收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转向民间借贷。
而借贷来的资金出了必要的生产以外,凭借债务链而铺展的投资或者是扩大产业规模也在不断进行,这样一来经济整体都是建立在债务链上这样一个模型便很明显了。当然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整个债务链拆东墙补西墙当然不成问题,但是一旦经济衰退出现,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可能有所反复预期的情况下,很显然,货币政策的宽松不可能一下子促就,这样各处资金有捉襟见肘的嫌疑,一旦其中一环锻炼,整个经济链的跨踏也不是不可能。
而目前面对的主要有几方面压力,一者银行信贷收紧,暂时没有大幅放开的意思,再者,地方债务集中到期偿还,三者,房地产的调控十分严格,几乎掐住了所有利益体的预期收益,第四房地产调控以及外围经济危机导致的中小企业利润持续下降,第五民间高利贷的偿还要求。
这是经济长久高速运行下来积累的弊病,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古语言: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现在病来的迹象已经出现,要调整无疑需要国家干预的一种炆火慢煎,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所以接下来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几乎就是一个微调一下,再看效果,然后继续微调这样一个态势,所以全面宽松的融资环境不太可能出现,定向宽松应该有。所以cpi虽然震荡下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依然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