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欧洲危机对亚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2-01-09【我要打印

         2012年,欧洲无疑将给亚洲的经济体留点儿纪念──全是不好的纪念。

         在欧洲的前景处于危难关头的情况下,亚洲出口商预计这一主要客户的需求将持续走软。风险最大的将是韩国、香港和台湾等规模较小的贸易中心。2010年,韩国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5%,而欧洲是其第二大客户。

         该地区的引擎中国、日本和印度也将受到冲击。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0年后,该国成为风险最大的国家。2010年,中国出口额占GDP的26%,而欧洲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不过,由于这三个国家拥有规模更大的国内市场,这就意味着,相比更小的邻国而言,这三大引擎通常较不容易受到外国需求放缓的影响。

         出口重心也很重要。如果金融业再次发生危机,将会抑制占香港和新加坡服务出口很大一块的银行业的前景。欧洲更加谨慎的消费者则会减少对台湾和韩国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中国在低价耐用消费品行业的持续主导地位可能成为其经济保持活力的源泉。在中国,需求相比之下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

         我们尚未滑到2008年底的程度。出口增长大幅下滑,但大部分情况下尚未收缩。贸易融资形势更加“寒冷”,但那种加剧了早些时候危机的“冰天雪地”现象尚未出现。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 Markets)亚洲经济学家赖志文(Kevin Lai)说,即使需求大幅下滑,较低的库存也将意味着对制造业产量的影响要比早些时候的危机要小。

         不过,中国和该地区其他的世界工厂从欧洲衰退所受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欧洲领导人继续拖延危机解决方案的达成,将会带来这样的风险:随着出口行业的放缓,制造商会更加谨慎,进而造成投资和就业减少。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亚洲的影响就会越严重。

         明年1月下旬是中国农历新年,届时中国将送走兔年,迎来龙年。亚洲出口商会希望新的一年欧洲领导人能够像猛龙一样奔向谈判桌解决危机,而不是跳回到他们的兔子洞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