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发布时间:2011-12-23【我要打印

□记者 胡春明 通讯员 吴迪

  论坛永久落户成都
  日前,以“循环经济与西部发展”为主题的2011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博览会以“循环经济与西部发展”为主题,得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个部委指导,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欧中联合商会共同主办。这是该博览会首次在西部城市举办,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40余个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近百名负责人参加,近200家企业、近千余项有关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低碳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参展。
  中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博览会已举办四届,本次为第五届。今后博览会将永久性落户成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专业化最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循环经济产业盛会。
  主办方之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发言指出,举办2011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博览会是为提高国际社会对循环经济、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关注。通过这个高层次合作交流平台,为循环经济提供相关的技术、投资、融资、贸易,为共同推动西部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说,西部地区是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同时又是中国能源和资源的战略之地,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瓶颈制约十分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正在编制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研究室主任马克•列文在博览会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在控制能源消耗上取得的成绩明显。他说,近几十年来中国的GDP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能源消耗的增长却缓慢得多。这显示出中国在能源消耗上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巡视员何炳光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国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定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开展了两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探索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培育壮大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强化了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实践表明,循环经济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三者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何炳光透露,“十二五”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当中。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实施“十百千”示范行动,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再制造、园区规范化改造等十大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创建百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产业园区。国家将积极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需要技术与产业的支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这个数字有可能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总和。现在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在这些建筑当中,真正属于节能建筑的比例非常低。尤其是一些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未来,公共建筑的节能应从其全生命周期来进行技术创新,这将成为公建节能的基本原则。建筑应具有当地气候适应性、当地人文历史的适应性、当地建筑材料的适应性,将成为公共建筑的设计准则。启动建筑市场的绿色需求、启蒙民众的绿色意识、启发建筑师的绿色创新,将成为公共建筑节能的行动纲领。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说,“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调整标准,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这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就是要突出技术创新,要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认为,现在人类面临能源危机的挑战,必须要寻找新的能源。解决能源问题要靠新技术,要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余海龙指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为企业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必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企业有较强的动力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我们要做负责任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那就是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开路、为国家节能减排承诺分忧、为国家的节能环保代言、为人类的绿色梦想奋斗,不懈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