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1-11-21【我要打印

  □记者 陈园园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灾害日趋频繁,特别是我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地震进入相对活跃期。这些灾害都用血的教训敲响了警钟,地震灾害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工作任重道远。去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9游网页版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其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抗震防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国城乡抗震防灾工作有哪些新的思路,将会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尚春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成绩斐然
  尚春明指出,近年来面对严峻的震情和灾情,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在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同时,也积极做好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各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法规制度建设和工作部署。《防震减灾法》修订发布后,住房城乡建设部立即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印发《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组织研究《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力争使抗震防灾工作有法可依。
  二是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修订并组织宣传贯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改进和强化工程抗震设防措施,提高抗震技术水平。在认真总结汶川地震工程震害经验基础上,全面修订并发布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宣贯培训,组织编制《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修订《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三是切实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强化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能力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全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中,把工程抗震设防作为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继续配合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贯彻《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监管。印发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增加了9游网页版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审查的有关内容,确保城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处于受控状态,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涵盖了室外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城镇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指导各地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升抗震设防能力,建立健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急救援体系。
  五是大力推进防灾规划编制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做好城乡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导地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设施、编制和完善城镇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积极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导地方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改造,配备必要的应急配套设施,督促地方对应急避难绿地及其设施的维护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六是积极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和舟曲泥石流救灾工作。抗灾救灾工作部署和技术指导及时,对灾区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支持有力,使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保障灾后应急支撑体系得到保障。
  七是积极开展抗震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科技合作,组织中美两国地震工程专家进行技术交流,组织开展中日合作“建筑抗震技术人员研修”活动,培训包括抗震设计、政府抗震防灾管理、抗震防灾规划、历史建筑物保护等内容,累计选派200余名抗震管理和技术人员赴日研修,国内培训超过2000人。

  未来抗震防灾工作任重道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中因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尚春明说,“我们将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形势,认真开展2012年的工作。”
  加强工作部署,力争有法可依。贯彻落实《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的任务要通过每年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研究起草工作,争取在明年形成初稿。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应对特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修订出台《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完善标准体系,探索工作创新。组织制定《隔震减震技术应用技术要点》,推动编制《村镇防灾规划标准》、《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建筑隔震施工与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并争取在明年内出台。在充分调研各地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情况的基础上,修订出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并指导有关协会、学会开展培训工作。在编制出台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计划在明年重点针对“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和“防灾避难场所建设”两项工作建立试点,探索创新工作模式,希望各地积极配合。
  抓住规划龙头,落实规划实施。发挥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的专业优势,推动各地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执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实际开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同时,做好审查委员会的换届活动,积极吸纳优秀的专家,特别是年轻专家。
  严抓超限高层、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审查、论证制度落实。推动各地实施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制度和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应审尽审,杜绝漏审、补审。组织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的换届活动,积极吸纳专业水平高、审查经验丰富的专家,继续发挥专家委员会对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力支持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将适时组织开展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管理与技术研讨,力争将有关内容写入《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
  以学校、医院为重点,加强公共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组织编制《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要点》、《医院工程抗震设计图集和鉴定加固案例》等技术文件。继续配合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指导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一步做好校安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做好技术支持和对口省份的督察指导工作。
  继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明年将继续开展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科技合作,继续实施中日合作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JICA项目,组织赴日交流学习和国内培训研修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