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件通知
我国环境保护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发布时间:2011-06-09【我要打印

  □记者 赵志国

  “2010年,我国地表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6月3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环境保护部在会上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控断面高锰酸盐年均浓度为4.9毫克/升,比2009年下降3.9%,比2005年下降31.9%;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下降2.8%,比2005年下降19%。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李干杰介绍说,近年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总共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80亿元,6600多个村庄的环境得以改善,约2400万名农民直接受益。
  李干杰表示,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已投入40亿元,相当于前3年中央财政投入的总和,明年将投入55亿元。这些资金将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李干杰认为,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严重。从《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可以看出,农村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染物排放量的50%,其中氮排放量占57%,磷排放量占67%。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城乡差距非常大,农村环保工作历史欠账太多;三是9游网页版农村环境治理的法规不健全,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环境保护攻坚期,环境保护部门将按照“12345”的思路来抓农村环境保护工作。“1”即一项规划,制定“十二五”时期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即两部法规,在“十二五”期间推动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3”即3个部门下乡,组织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部门走进农村,推动农村加快建设环境监管机构;“4”即实施以奖促治的政策,加快农村生态示范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5”即在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清理资源开发旧账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
  李干杰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时表示,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相当丰富,近几年资源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但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地面沉陷、水源被污染等。环境保护部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
  一是支持内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评,促使这些地区根据自然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等优化经济发展布局,调整开发规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是确实有一些地区生态非常脆弱。在项目审批方面,环境保护部门将严格把关,严格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评。
  三是大力支持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格项目审批,促使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

  监控、通报、限批、追究四措并举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部门。李干杰表示,环境保护部门将通过四项新举措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一是构建一体化自然保护区监控体系。环保部门将利用环境卫星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遥感监测体系,以便及时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二是建立通报和督办制度。及时向地方政府、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以及违法违规的自然保护区通报环保部门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如果整改不力,环境保护部将挂牌督办。
  三是建立“停补限批”制度。对于被通报后仍整改不到位的地区,中央财政将暂停提供补助资金,同时暂停审批该地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环评。对出现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地区,将暂停审批当地地市级区域乃至省域内建设项目的环评。
  四是建立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环保部门将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任期目标管理,对存在重大问题的自然保护区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