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下旬到现在,环渤海秦皇岛、唐山等地市场煤交易价格继续保持维稳态势,已长达近2个月。这期间,个别煤种虽有上调或下调,但幅度较小,表现了煤炭市场变化波澜不惊。笔者判断:短期内秦皇岛港乃至环渤海动力煤交易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具体分析如下:
从煤炭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煤价出现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是煤炭市场供不应求造成的。而煤炭供不应求,笔者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原因:
1.煤炭资源紧张。回顾2009年,由于山西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山西省境内中小煤矿和乡镇煤矿大面积停产整顿,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销量大大减少,秦皇岛、唐山等港口货源主要来自同煤、中煤、神华、伊泰等四大煤炭企业,大秦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需求不好以及资源不足造成铁路部门完成运输任务出现亏欠。煤炭资源紧张造成发运港库存处于低位,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煤炭需求不足,供需处于弱平衡态势,并没有暴露出资源不足带来的“致命伤”。
从9月份开始,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电力需求增加;加之天气降温、南方电厂日耗增加,煤炭需求快速提高。就在沿海电厂增派船舶去北方港口拉煤之时,恰恰寒潮降临了,受恶劣天气影响,北方港口持续封航,影响了煤炭外运。
煤炭资源不足和淡季没有大量储存煤炭这两大“诟病”开始显露出来,电厂存煤急剧减少,沿海电厂纷纷告急,后经矿、路、港、航、电、海事等部门积极抢运,到了2010年2月中旬,由于春节期间工厂停产放假,电厂日耗降低,库存才缓慢回升。而由于煤炭紧缺,市场煤交易价格更是“突飞猛进”,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从2009年9月15日的720-730元/吨上涨到2010年1月11日的800-810元/吨,上涨了80元/吨。
2.运输不畅。在沿海煤炭运输中,如果出现铁路、港口或是航运部门有一方运输出现问题,造成煤炭中转不畅,发运量大幅减少,都会影响煤炭的正常供给,会造成电厂存煤数量减少,煤价飙升。运输环节出现问题也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运,进而促使煤矿只能是以运定产或是以销定产,使煤炭产量和销路受到影响。如果是因为铁路运能不够,资源较为丰富的蒙煤外调受到影响,或是秦皇岛、唐山等北方港口持续长时间的封航,造成运输不畅,发运数量减少,将直接造成下游电厂库存快速下降,乃至煤炭告急,促使煤炭供不应求,市场煤交易价格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保持高位。
3.煤电价格之争造成用户不愿提前存煤。一些用户不愿多存煤,主要是怕占用资金过多,不划算,想到了用煤高峰再多拉一些。一旦遇到用煤高峰,大家蜂拥而至,大量船舶像“蚂蚁搬家”一样,全都去北方港口抢煤,造成港口煤炭供不应求,煤价开始飙升。而越是煤炭紧张,煤炭经销企业和贸易商越是会抓住机遇,疯狂抬高物价,进而推动了煤价的上扬,直到用户库存得到提升,拉煤积极性降低时,煤价才开始走稳乃至下降。而目前的沿海煤炭运输随着用户采购方式的改变、煤电互利共赢意识的提高,以及山西和内蒙煤炭资源的增加、煤炭中转的畅通,促使沿海煤炭市场的以上3个问题没有出现。
笔者预计,短期内环渤海动力煤价难以大幅上涨。
1 用户对煤炭采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促使煤价趋稳
以往用户一般等到夏季和冬季再进行抢煤,近两年来,采购时间发生可喜的变化,已经改为提前两个月左右时间,就增派船舶去北方港口拉煤,使自己库存缓慢上升,做到“家有存粮心不慌”。由于拉煤方式和时间的改变,由以往的集中抢购转为分期分批采购,促使煤炭运输由以前的忙闲不均转为均衡运输,也促使这个时候的市场煤炭价格呈现小幅稳步上调的态势。等到了用煤高峰时候,由于用户存煤已满,不再着急,恢复了刚性运输,这时,煤价才开始趋向稳定甚至小幅回调。储煤方式的改变,时间的提前,促使以往那种进入需求旺季,煤价急速上调、快速上涨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可以说,用户提前存煤的方式促使煤价在旺季时暴涨的现象不再显现。
2 货源供给充足、路港运能的提升促使煤炭紧张不再,煤价难以大幅提高
这几年,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提高,大秦线、神朔黄线大幅提高运能,增加运量。去年,大秦线完成煤炭运量4.05亿吨,同比增加7487万吨,增长22.7%;候月线完成1.79亿吨,同比增加1771万吨,增长11%;朔黄线完成煤炭运量1.63亿吨,同比增长1700万吨,增长11.6%。今年,山西煤矿产量大量释放,内蒙优质资源增加,货源方面非常充裕。铁路方面,所增加的运力主要来自大秦及神朔黄两条铁路,两线路运力总增幅达6,000万吨,其中,大秦线将增加运量4500万吨,朔黄线增加运量1500万吨。两条主干线路通过技术革新、常规检修和扩能改造等方式,不断增加新的货源腹地和装车点,提升效率,增加优质煤种和2万吨大列,满足用户用煤需要。
港口方面,北方11个主要发煤港口去年累计发运煤炭5.28亿吨,同比增长8895万吨,其中环渤海地区三港,大秦和神朔黄铁路对应的秦皇岛、唐山、黄骅三港发运煤炭累计达4.02亿吨,占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的76%。三港运能的增加对沿海煤炭运输作用巨大。今年三港还将增加4000万吨以上煤炭发运量。而运输的畅通,煤炭周转的加快,港口运输能力略大于实际需求时,煤炭运输将变得非常宽松,“瓶颈”逐渐被打开,电厂煤炭及时得到供应,库存及时得到补充,很少因运输问题造成煤炭紧张,促使煤炭价格上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未来煤炭需求的增加情况,今年和未来几年,北方秦皇岛、唐山、黄骅等港口将分别通过挖潜增效和扩能改造来提升运输能力,增加运煤数量,进而满足用户的用煤需求。可以说,运输的畅通促使煤价进一步保持稳定,电厂告急以及缺煤少电的事情难以再现。另外,用户对煤炭的采购渠道有所增加,进口煤大量涌入,与国内煤炭展开竞争,用户可选择性增强,也促使煤炭紧张不再,煤炭价格趋向稳定。
3 沿海地区煤电矛盾分歧不大,煤炭买卖顺畅
经历了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煤炭抢运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用户积极吸取没有提前存煤造成用煤告急的教训,纷纷选择在淡季提前存煤,成功的化解了旺季时煤炭紧张、煤价快速上涨的弊病。目前,沿海电厂的发电上网价格比陕西等地每度高5分,广东、华东这些高电价地区的火电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于高煤价、低电价的西部地区火电企业。另外,广东和华东地区火电机组利用率高,而且电厂合同煤比较多,加之同煤、神华、中煤等大型煤企守信誉、讲原则,合同煤兑现率较高,煤电合作互利共赢。沿海很多电厂属下燃料公司煤炭经营较为灵活,场地交货、合同外中转买卖顺畅,各种灵活的煤炭交易,既能保证自己家电厂燃煤所需,也能保证经营企业盈利。
因此,沿海电厂存储煤炭的积极性不减。用户愿意多存煤,包括加快建设储煤基地、增加存煤数量等措施的出台,使煤电双方合作更加和谐,也促使煤电矛盾减少。可以说,电厂愿意多存煤、采购方式的灵活性,遏制了煤价在旺季时的暴涨,使价格趋向平稳,煤炭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难以再现。